首页 医专要闻 银针火罐祛痹痛,岐黄下乡暖民心——我校暑期“三下乡”中医系师生服务灵寿山村健康行
银针火罐祛痹痛,岐黄下乡暖民心——我校暑期“三下乡”中医系师生服务灵寿山村健康行
来源:本站 {{likeCount}} {{commentCount}} 评论 7/22/2025 3:34:37 PM

01.png

炎炎夏日送清凉,浓浓真情暖乡村。为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按照学校党委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统一部署,我校中医系师生共16人,指导教师有许雷、刘晓兰、袁榴翼、安利君、张博渊5人和11名学生,在学校团委的带领下组成“岐黄守护”健康服务实践团,于2025年7月11日—20日,全程参与并深入石家庄市灵寿县岔头村、陈庄镇、团泊口村和槐树沟村为当地村民,特别是老年群体和颈肩腰腿痛患者,提供了一系列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中医健康服务。

一、扎根基层,服务精准对接需求

地处山区,交通相对不便,村中留守老年人比例较高。多年的辛勤劳作,使得不少村民,尤其是中老年人,饱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关节炎等常见慢性筋骨疼痛的困扰。了解到这一实际情况,中医系实践团在前期调研基础上,精准地将服务重点定位于利用中医适宜技术解决村民的“腰酸背痛”问题。一到村口,实践团便在村委会门口及部分行动不便的村民家中,迅速搭建起临时“中医诊室”。

02.png

二、特色服务显优势,“绝活”缓解村民痛楚

小小的服务点很快排起了长队,师生们忙而不乱,各展所长。针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等中医特色疗法成为了实践团手中的“法宝”和村民眼中的“灵丹妙药”。

针灸室内——针对不同的疼痛部位和性质,带队老师指导学生们精准施针,疏通经络,缓解麻木和疼痛。“扎了几针,肩膀感觉轻松多了!这闺女手真稳!”刚做完颈椎针灸的李大娘开心地说。

拔罐区——一枚枚火罐吸附在村民的腰背部、颈肩部,吸拔出体内的寒湿瘀滞,立竿见影地缓解着肌肉酸痛感。“这个罐拔得好,后背火辣辣地过瘾,一下就觉得松快了!”刚干完农活的张大爷对拔罐的效果赞不绝口。

刮痧推拿组——学生们在老师示范下,运用娴熟的手法,为村民刮拭经络、点按穴位、放松肌肉。一位受慢性腰痛折磨多年的王阿姨,在接受了一套系统的腰部推拿和腰部膀胱经刮痧后,连声感叹:“太舒服了!这小伙子力气大,按得透,感觉筋都松开了。”

03.png

三、面对老年群体,服务更显耐心细致

鉴于服务对象以老年人为主,实践团成员在提供服务时更是加倍耐心、细致。他们主动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操作时动作轻柔,反复询问力度是否合适,仔细解释每一道操作的目的。学生们还手把手教授老人们简单的肩颈保健操、家庭适用的穴位按摩方法,将中医“治未病”理念和日常保健知识带到村民身边,深受欢迎。

04.png

05.png

06.png

四、学以致用,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成长

对学生们而言,这次“三下乡”是一次宝贵的实践练兵场。2024级中医学专业的同学小秦感慨:“在学校练模型和直接给村民操作感觉完全不一样。特别是看到大爷大妈因为我按了几下,能直起腰走路了,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面对真实的病患、处理复杂的个体差异,他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针灸认穴、推拿力道、拔罐技巧等),更在实践中深刻体会了医者仁心和服务精神的内涵。

07.png

五、全程保障,师生同心共筑服务纽带

我校对“三下乡”活动高度重视,中医系选派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全程带队指导。指导老师许雷表示:“从活动策划、物资准备(各类针具、火罐、刮痧板、推拿按摩油等)到现场服务、安全保障,师生们都全程参与、深度投入。这不仅是一次送健康下乡的公益服务,更是一堂生动的专业实践和思政大课。学生们在和村民的交流中,看到了农村对优质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也更加坚定了学好中医、服务基层的决心。”师生之间紧密配合,老带新、强帮弱,在服务中共同学习进步,筑牢了服务乡村健康的坚实纽带。

08.png

六、村委赞誉、村民感激,中医服务获高度评价

十天的服务短暂而充实。实践团的专业水平和热情服务得到了各村委会和广大村民的高度赞誉和由衷感激。“感谢大学派来了这么能干的学生和老师!家门口就能免费享受到这么好的中医治疗,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村支书握着领队老师的手动情地说。

09.png

此次中医系师生在学校团委的带领下全程参与的“三下乡”灵寿山村健康服务行,是我校服务乡村振兴、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缩影。实践团师生们以精湛的技艺、务实的作风和饱满的热情,将中医智慧的光芒洒向田间地头,为缓解乡村“腰背之苦”、提升村民健康素养贡献了“仲景力量”和“中医方案”。岐黄之术在基层大放异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淬炼成长,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画卷上,因此增添了浓墨重彩的杏林新篇章。实践团师生们也郑重承诺,将把这份为民服务的初心和热情延续下去,继续在祖国需要的乡村热土上播撒健康的种子。

文/袁榴翼 图/娄立娟

相关评论
发表
暂无相关评论...
{{item.userName}} {{item.dateDescription}}
{{item.likeCount}} 回复
{{item.content}}
{{child.userName}}@{{child.atUserName}} {{child.content}}
{{child.dateDescription}}
{{child.likeCount}}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