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专要闻 捐献+1!暑假中,这名医专学子用“生命之血”完成特殊社会实践
捐献+1!暑假中,这名医专学子用“生命之血”完成特殊社会实践
来源:本站 {{likeCount}} {{commentCount}} 评论 9/7/2025 8:20:19 AM

今年八月,当大多数同学正在享受暑假时光时,我校口腔医学系2024级大专1班李兴松同学却进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暑期实践”。2025年7月,李兴松与一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配型相合,患者病情危重,急需移植造血干细胞延续生命。8月23日,李兴松前往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进行捐献前的准备,8月28日完成捐献。同时,他成为我校第3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医学生。

图片1.png

这位平日里与牙模和医疗器械打交道的医专学子,用一场特殊的“生命馈赠”,践行了医专仁爱精神,诠释了医者仁心的初心与使命。在经历了数日的动员剂注射后,他安静地躺在采集室的病床上,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完成了长达数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他没有丝毫紧张,反而觉得“特别平静和自豪”,因为他知道,“在这世界的某个角落,正有一个生命因我的付出而迎来重生。

谈及捐献的初衷,李兴松回忆道,那源于2021年4月一次偶然的无偿献血活动。因为有着医学生背景,所以他比普通人更了解,现代造血干细胞捐献技术已非常成熟和安全,如同献成分血。“作为一名医学生,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虽然还在读书,但强烈的使命感,让我更敬重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怀揣着这份最朴素的信念,他毅然留下了血样,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

图片2.png

匹配成功率仅百万分之一,犹如中得“生命彩票”。四年半后,当这份责任降临,李兴松在激动之余,首先面临的是家人的担忧。“因为患者病情非常紧急,我没有马上告诉父母。我知道他们会担心,主要是受老观念影响,所以想等完成捐献、身体恢复好了再慢慢解释。”李兴松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前期先自己做了全面体检,一切都符合标准。“那段时间确实压力不小,既要调整自己的暑期安排,也要应对朋友同学的询问,甚至还得编个理由瞒住家里……但不管怎样,我从没后悔这个决定,”他笑着说。

作为一名口腔医学生,李兴松的专业认知让他对这次捐献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虽然打动员剂那几天确实有些反应,比如腰酸、乏力、晚上不太睡得着,但我们学习过相关知识,我比普通人更清楚,造血系统出问题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我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对于那个患者来说,就是唯一的、珍贵的‘生命种子’。”这种专业的认知,不仅让他更加坚定,也让他能更理性地面对捐献过程中的身体反应。

对于李兴松而言,这次经历无疑是他医学生涯中一堂无比珍贵的“实践课”。他表示:“这可以说是我人生中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临床实践’。它让我提前感受到了‘治愈’带来的巨大成就感和价值感,更加坚定了我成为一名好医生的信念。”他深刻地认识到,未来作为一名医生,面对的将不再仅仅是一颗牙齿,而是一个完整的、珍贵的生命。

李兴松的义举在校园内传为美谈。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也为所有医学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呼吁更多人能了解并加入中华骨髓库:“捐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而你的勇气和付出,也许就能重新点亮一个人的生命。如果你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可能某一天,你也会成为那个‘唯一能救他’的人。这份感觉,真的很酷!”

微信图片_20250905142309.jpg

从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善举,更是一位未来医者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无私奉献的初心。他用他的行动证明,医学不仅是技术的科学,更是人性的温度。

目前,李兴松同学已返校上课,祝愿他在医专继续完成梦想,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不忘初心,也祝愿那位素未谋面的患者,能够带着这份青春的馈赠,勇敢地走向新生。

文/口腔医学系 刘童 图/李兴松

相关评论
发表
暂无相关评论...
{{item.userName}} {{item.dateDescription}}
{{item.likeCount}} 回复
{{item.content}}
{{child.userName}}@{{child.atUserName}} {{child.content}}
{{child.dateDescription}}
{{child.likeCount}}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