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科研 详情
儿科护理
来源:本站 {{likeCount}} {{commentCount}} 评论 3/11/2024 7:30:25 PM


(一)课程性质、地位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必修课、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以整体护理概念为出发点,研究从胎儿期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的专科护理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及专业知识与技能,能运用整体护理理念,对个体、家庭、社会进行健康指导与卫生宣教,促进小儿身心健康成长,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和社区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儿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它既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又与它们有关密切的联系,故学好儿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专业护理课程的关键。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人为本,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的,以护理专业能力为导向,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结合教、学于一体,有效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课程组认真分析卫生服务行业对护理专业的需求情况及任职资格要求,对护理专业工作岗位及岗位群的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归纳整合典型工作任务,依此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的规律,构建以护理职业能力递增、工作任务难度递增的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体现"突出护理,加强人文"的专业发展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儿科护理学》课程设计方案的制定,主要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临床护理学教研室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内容的安排符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即由简单到复杂、由疾病到病人、由现存到潜在,由个体到共性,由病房到社区,由治疗到预防保健。此外,还要符合课程教学的学时规定,以便适应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

《儿科护理学》理论课教学内容按护理程序编排授课内容,融合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逐步摆脱 “医疗+护理”的传统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儿科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基础,培养能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运用护理程序,从疾病概要(包括疾病概念、治疗原则)、护理评估(包括健康史的采集、身体状况、心理社会状况评估、实验室检查内容、治疗原则和要点)、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这几部分对各系统疾病中的患儿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同时,结合学科发展的新动态,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临床实际,缩短课堂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实验教学强调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评判性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为学生的护理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儿科护理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能够运用儿科护理知识和技术,从生理、心理等方面为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并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贯穿于整个过程。要求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小儿的生理、心理、社会、疾病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实施整体护理,并将儿科专业知识、基础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应用于儿科病儿的护理过程中,学会如何与病人沟通、观察病情,具备对个体、家庭、社区提供社区护理、预防保健咨询和健康教育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及小儿保健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分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相关儿科护理学的新观点、新技术与新方法。

(2)描述儿科病人常用辅助检查前后护理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

(3)阐述儿科常见病人的护理评估重点内容。

(4)掌握不同年龄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营养与喂养及患有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和危急重症病人的临床特点、主要/常见护理问题、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5)掌握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标本采集要求、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6)理解并记忆常见、危重疾病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及并发症。

(7)熟悉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临床意义、主要适应证及禁忌证,模拟其操作方法。

(8)掌握儿科常见急症的配合抢救能力。

(9)灵活应用整体护理观,以护理程序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去认识、思考、计划、实施和评价各种常见儿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进一步提高并初步掌握护理程序的应用能力,能写出规范的护理入院病历。

(10)养成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循证的思维方式,初步具有细致敏锐的临床观察判断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和协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参与课堂理论课的学习,记忆和理解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营养与喂养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理论知识。

(2)参与PBL教学、典型病例分析,体验模拟训练等,锻炼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主动查阅资料,逐步掌握信息收集、整合能力。

(4)参加小结、总结和复习思考题讨论,主动思考,课堂讨论,学会综合分析运用临床常见儿科疾病护理程序的能力。

(5)参加临床课见习,学会从病史及病情评估、护理体检入手,结合病人的实际病情提出护理问题,制订相应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并完成见习日记记录,培养其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悟护士的直接护理者角色及协作者、教育者、代言者、管理者、研究者等多重角色。

(2)感受临床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认同社会对护理职业的尊重和需求,体现护士的职业素质和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树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在实践护理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对患儿实施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整体护理过程中增强成就动机,体验成功的护理,使学生感受课程的实用价值和临床护患对自身的期盼,感受护士的职业价值,强化积极的护理职业态度和情感。

(4)参与角色扮演、病例讨论、PBL等,养成主体意识和移情理解,逐步形成以病人为中心、关心爱护病人的良好职业态度和情感。

(5)践行小组学习、自主学习、专题讨论、角色扮演、临床实践等,优化教学人际环境,形成与病人情感共鸣。

(6)追求爱心、细心、责任心与知识和技能融合,具有解决不同年龄儿童、家长的心理、社会方面需求和护理的能力。

三、内容标准

理论教学部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儿科护理的任务与范围

[知识目标]

了解:

1.儿科护理学任务与范围演变过程

理解:

1.儿科护理学的任务

2.儿科护理学的范围

掌握:

儿科护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能力目标]

1.知道儿科护理学的概念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儿科护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难点:

儿科护理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学时分配]0.2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典型临床实例和板书,积极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及时总结归纳,密切前后联系,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学习策略] 学员在听课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科护理的任务与范围,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针对小结和复习参考题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总结。

第二节 儿童年龄分期

[知识目标]

了解:

1.各年龄期儿童保健要点

理解:

1.各年龄期儿童时间范围

2.各年龄期儿童特点

掌握:

1.各年龄期儿童时间范围

2.各年龄期儿童特点

[能力目标]

1.各年龄分期的特点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各年龄期儿童时间范围

2.各年龄期儿童特点

难点:

1.各年龄期儿童时间范围

2.各年龄期儿童特点

[学时分配] 0.7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板书、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及时总结归纳,密切前后联系,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各年龄期儿童时间范围、各年龄期儿童特点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各年龄期儿童时间范围、各年龄期儿童特点,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针对小结和复习参考题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总结。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三节 儿科护理的特点

[知识目标]

了解:

1.儿童心理社会特点

理解:

1.儿童解剖生理特点

2.儿童疾病特点

3.儿科护理特点

掌握:

1.儿童免疫特点

[能力目标]

1.认识儿科疾病、解剖生理、护理特点,熟练对患儿进行照护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儿童免疫特点

难点:

1.儿童免疫特点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导课、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不同年龄儿童的临床病例、板书、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及时总结归纳。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不同年龄儿童解剖生理变化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科护理的特点,主动思考和提问儿科护理的特点,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针对小结和复习参考题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总结。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节 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知识目标]

了解:

1.儿科护士的具体角色

2.儿科护士护理岗位所需要具体的职业素质

理解:

1.儿科护士的角色

2.儿科护士护理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质

掌握:

1.儿科护士的角色

2.儿科护士护理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质

[能力目标]

1.了解儿科护士的角色以及素质要求,指导工作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儿科护士的角色

2.儿科护士护理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质

难点:

1.儿科护士的角色

2.儿科护士护理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质

[学时分配] 0.2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理论讲授为主,用儿科护士临床实际案例贯穿全过程,并充分利用幻灯、图片、视频和板书等手段,并特别强调课堂互动以调动学员积极性。

[学习策略] 学员在听课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主动思考和提问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针对小结和复习参考题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总结。

第五节 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知识目标]

了解:

祖国儿科医学典籍

理解:

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掌握:

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能力目标]

1.发展儿科护理先进技术,促进儿科护理学的发展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难点:

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学时分配] 0.2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理论讲授为主,用儿科护士临床实际案例贯穿全过程,并充分利用幻灯、图片、视频和板书等手段,并特别强调课堂互动以调动学员积极性。

[学习策略] 学员在听课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主动思考和提问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针对小结和复习参考题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总结。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知识目标]

了解:

1.身高、体重生长速度曲线

2.追赶生长

理解:

1.生长发育的规律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掌握:

1.生长发育的规律

2.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3.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生长发育的规律

2.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3.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难点:

1.生长发育的规律

2.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3.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学时分配]1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典型临床实例和板书,积极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及时总结归纳,密切前后联系,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内容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类及要点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运用基础知识对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案例进行正确的理解及归类,能区分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的不平衡、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等重点内容。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  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与评价

[知识目标]

了解:

1.青春期体格生长特点

2.体格生长的评价

理解:

1.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测量意义

2.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发育测量的意义

掌握:

1.体重、身高、头围、胸围、上臂围测量的正常值及相关公式

2.生理性体重下降

3.骨骼、牙齿发育正常值及公式

[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评价小儿生长发育情况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体重、身高、头围、胸围、上臂围测量的正常值及相关公式

2.生理性体重下降

3.骨骼、牙齿发育正常值及公式

难点:

1.各项指标正常值及公式

2.各项测量内容的意义

[学时分配]1.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与评价的典型临床实例、板书、视频、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积极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及时总结归纳,密切前后联系,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与评价的测量方法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童体格生长发育与评价的意义、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公式,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够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对儿童进行正确的身体测量并进行健康宣教。

3.根据遗忘曲线的规律,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节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与评价

[知识目标]

了解:

1.儿童心理活动的发展

2.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理解:

1.脑发育

   2.感知觉发育

3.儿童运动、语言和适应性能力的发展过程

掌握:

1.婴幼儿腰椎穿刺的位置

2.儿童神经反射发育特点

3.运动发育

4.语言发育

[能力目标]

1.复述感觉、运动、言语发育的特点根据具体特点对小儿进行护理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婴幼儿腰椎穿刺的位置

2.儿童神经反射发育特点

3.运动发育

4.语言发育

难点:

1.儿童神经反射发育特点

2.运动发育过程

3.语言发育过程

[学时分配] 1.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导课、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儿童神经心理发育与评价的临床案例、板书、提问、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及时总结归纳。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本课内容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童神经心理发育与评价的发育过程、护理要点,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对儿童神经心理发育与评价的发育过程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章  儿童保健

第一节  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

[知识目标]

了解:

1.捂热综合征

2.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理解:

1.各年龄期保健重点

掌握:

1.新生儿家庭访视时间

2.能制定出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日常护理、早期教育、预防疾病及意外等)

[能力目标]

1.对各年龄分期的小儿进行有效的护理保健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新生儿家庭访视时间

2.各年龄期保健重点

难点:

各年龄期保健重点

[学时分配] 0.7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导课、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的临床案例的介绍,结合多媒体课件及板书理论讲授,并及时总结归纳。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运用基础知识对各年龄期儿童进行保健工作,提出护理问题,并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二节   儿童体格锻炼与游戏

[知识目标]

了解:

1.游戏功能

2.不同年龄段游戏的特点

理解:

1.体格锻炼的意义

2.不同水浴的优点

3.不同年龄段体操意义

掌握:

1.抚触意义及操作要点

2.水浴意义及操作要点

[能力目标]

1.学会对小儿进行抚触,促进神经发育

2.学会小儿沐浴,保证皮肤清洁干燥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皮肤锻炼要点

2.不同年龄段体操要点

难点:

1.皮肤锻炼要点

2.不同年龄段体操要点

[学时分配]  0.2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新生儿游泳导课、启发、问题式教学,通过临床案例、板书、图片、动画相结合的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儿童体格锻炼与游戏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童体格锻炼与游戏的操作要点,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儿童体格锻炼与游戏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掌握各种体格锻炼要点,并能够对家庭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指导儿童家长正确实施各种操作。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三节  计划免疫

[知识目标]

了解:

疫苗制作工艺

理解:

免疫方式与常用制剂

掌握:

1.免疫程序

2.预防接种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3.预防接种的反应与处理

[能力目标]

1.知道小儿的计划免疫,接种疫苗、注意事项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1岁内免疫程序

2.预防接种无菌操作原则

3.预防接种的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表现与处理

难点:

1.预防接种部位、途径、注意事项

2.预防接种出现反应如何处理

[学时分配] 0.7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计划免疫方式介绍、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临床病例、板书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计划免疫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主动思考计划免疫程序、注意事项、常见反应及处理,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能正确按计划对儿童进行免疫接种,运用计划免疫知识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四节 意外事故的预防

[知识目标]

了解:意外事故伤害现状

理解:

1.意外事故常见原因

2.意外事故预防措施

掌握:

1.能预见儿童常见意外事故

2.能熟练掌握预防儿童意外事故的措施

[能力目标]

1.保障小儿安全生长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意外事故预防措施

难点:

能够指导家长正确预防儿童意外事故的发生

[学时分配] 0.25 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儿童常见意外事故的临床运用实例和板书,及时总结归纳,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儿童常见意外事故预防的意义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和提问对儿童常见意外事故预防的护理措施、保健指导,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运用儿童常见意外事故预防的基础知识对儿童及家长进行正确的指导,并能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四章患病儿童护理及其家庭支持

第一节 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

[知识目标]

了解:

1.儿科急诊特点

2.儿科病房重症监护室设置

理解:

1.预诊处设置位置及目的

2.儿童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病房护理管理特点

掌握:

1.能够在预诊处对家长给予正确指导

2.能正确抢救急诊患儿

3.儿童普通病房特色

4.能够根据不同年龄给予患儿不同病房环境温湿度

[能力目标]

1.明白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以及护理管理程序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预诊处设置目的

2.急诊“五要素”

3.儿童普通病房特色

4.儿科病房环境管理

难点:

儿童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病房护理管理特点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的典型临床实例和板书,积极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及时总结归纳,密切前后联系,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学习策略] 学员在课前对儿童医疗机构的设置及护理管理的特点进行预习,听课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童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病房护理管理特点,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观察病情、提出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配合儿童医疗机构门诊、急诊、病房护理管理。针对小结和复习参考题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总结。

第二节   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

[知识目标]

了解:

儿童沟通特点

理解:

与患儿沟通技巧

掌握:

能够正确对不同年龄儿童有效沟通

[能力目标]

1.能够有效的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与患儿沟通技巧

难点:

1.不同年龄儿童沟通技巧

2.与患儿家长正确沟通

[学时分配]  0.2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儿童沟通特点导课、启发、问题式教学,通过临床病例、板书、视频的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

的特点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的技巧,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的护理措施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合理展开健康教育等沟通内容。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三节   儿童健康评估的特点

[知识目标]

了解:

家庭评估

理解:

1.健康史采集注意事项

2.儿童身体评估原则

掌握:

1.能正确为患儿采集健康史

2.能正确为儿童进行身体评估

[能力目标]

1.采集信息,熟练评估小儿身体状况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采集健康史的内容

   2.身体评估内容及方法

难点:

各部位身体测量方法

[学时分配] 0.2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导课、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儿童健康评估的临床病例、板书、提问、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及时总结归纳。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本课内容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童健康评估的相关内容,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对健康史采集及身体评估内容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节  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知识目标]

了解:

住院患儿家庭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理解:

各年龄期患儿对疾病的认识

掌握:

患儿对住院的反应与护理

[能力目标]

1.熟悉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分理性焦虑

难点:

住院患儿家庭的护理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反应与护理的典型病例导课,通过临床病例、板书、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反应与护理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住院患儿护理相关内容,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够实施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反应与护理的具体措施,促进患儿病情好转或稳定以及家庭积极配合。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根据遗忘曲线的规律,在学习当天和第二天及时复习2次,三天后复习第3次,一周后复习第4次。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五节  儿童用药特点与护理

[知识目标]

了解: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用药特点

理解:

儿童用药选择

掌握:

1.儿童药物剂量按体重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为患儿口服及注射药物

[能力目标]

1.会计算小儿用药的计量和给药的方法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儿童用药选择

2.按体重计算儿童药物剂量方法

3.口服给药法、注射法

难点:

儿童药物剂量计算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讲授为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充分利用幻灯、投影、多媒体动画和板书等手段,并特别强调儿童用药护理课堂互动以调动学员积极性。

[学习策略]

1.学员在课前对儿童用药特点内容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童用药护理要点,药物剂量计算,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章  儿童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知识目标]

了解:

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作用和来源

理解:

1.能量需要组成

2.营养素需要组成

掌握:

1.能对婴幼儿指导能量及营养素需求

2.运用基础知识制定饮食、活动等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

[能力目标]

1.知道小儿能量与营养的需要特点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1岁内婴儿平均每日所需总能量

2.1岁内婴儿平均每日需水量

难点:

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作用和来源

[学时分配] 0.2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的临床病例、板书、提问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对1岁内婴儿进行正确的喂养,并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运用基础知识制定出饮食、活动等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  婴儿喂养

[知识目标]

了解:

1.孕妇产前准备、乳头保健

2.判断乳汁分泌量是否充足

3.配方奶粉的种类

理解:

1.母乳喂养的优点

2.全牛乳的家庭改造

3.婴幼儿转乳期食物的引入

掌握:

1.母乳成分特点及成分变化

2.指导母亲正确母乳喂养方法

3.牛乳成分特点

4.指导正确人工喂养

5.能够指导婴幼儿食物转换

[能力目标]

1.知道小儿的喂养: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

2.学会小儿食物添加顺序

3.会计算人工喂养的量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母乳、牛乳成分

2.母乳喂养方法及技巧

3.牛乳乳量摄入估算

4.食物转换原则及步骤方法

难点:

1.母乳哺乳技巧

2.牛乳乳量摄入估算

[学时分配] 1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导课、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婴儿喂养的临床病例、板书、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积极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及时总结归纳,密切前后联系,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婴儿喂养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婴儿喂养的不同喂养方式成分区别、护理要点,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够指导家长正确进行婴儿喂养并进行健康教育。

3.根据遗忘曲线的规律,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节  幼儿营养与膳食安排

[知识目标]

了解:

幼儿进食特点

理解:

幼儿膳食安排

掌握:

能正确对幼儿进行膳食安排

[能力目标]

1.明白幼儿营养以及膳食安排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幼儿膳食安排

难点:

如何应对幼儿进食特点

[学时分配]  0.2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导课、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幼儿营养与膳食安排的相关案例、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密切联系临床新知识,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幼儿营养与膳食安排的整个过程(方法)护理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幼儿营养与膳食安排,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掌握幼儿营养与膳食安排,做好不同幼儿的各项护理工作。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知识目标]

了解: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病理生理

2.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理解:

1.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的主要病因

2.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护理评估内容、主要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掌握:

1.能将所学的知识对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病人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协助医生及时明确引起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的原因

3.能为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患者做相应的健康指导(疾病相关知识、饮食与营养、休息与活动、用药指导等)

[能力目标]

1.能够对营养不良的患儿进行有效护理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主要的病因

2.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的临床表现及常规实验室检查

3.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难点:

1.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的主要病因

2.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病人饮食护理

[学时分配] 1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典型临床实例,积极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及时总结归纳,密切前后联系,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学习策略]

1.学员在课前对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主要的病因内容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的临床表现,主动思考和提问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能将所学的知识对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病人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协助医生及时明确引起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的原因,能为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患者做相应的健康指导。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五节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

[知识目标]

了解:

1.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

2.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

理解:

1.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2.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要点

4.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掌握:

1.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对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对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病人患者进行病情判断并实施护理措施

[能力目标]

1.能够对维生素D缺乏的患儿进行护理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2.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护理

难点:

1.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2.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学时分配]  1.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的病例进行导课、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临床病例、板书、提问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手足搐搦症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主动思考和提问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手足搐搦症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对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手足搐搦症患者进行病情判断并实施护理措施。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六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新生儿分类

[知识目标]

了解:

不同胎龄体重值

理解:

新生儿分类标准

掌握:

能将一新生儿进行正确分类

[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对新生儿进行分类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各种分类标准

难点:

高危儿分类标准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新生儿分类的典型临床实例、板书和图片,及时总结归纳。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新生儿分类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新生儿分类各项标准,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将新生儿分类内容运用于新生儿疾病护理的学习中。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知识目标]

了解:

1.先天性单纯性喉喘鸣

2.不同体重新生儿液体需要量

3.早产儿喂奶量与间隔时间

理解:

1.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2.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

3.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健康指导

掌握:

1.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外观特点、生理特点、特殊生理状态

2.能对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进行正确的护理

3.能正确指导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家长进行饮食、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能力目标]

1.能够会正常新生儿和早产儿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外观特点、生理特点、特殊生理状态

2.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护理措施

难点:

1.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各类特点对比

2.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整体护理措施

[学时分配] 1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典型病例导课、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临床病例、板书、图片展示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及时总结归纳。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与护理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特点,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护理措施、保健指导,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节   新生儿窒息

[知识目标]

了解:

新生儿窒息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理解:

1.新生儿窒息的病因、治疗原则

2.新生儿Apgar评分法的评分标准

3.新生儿窒息护理措施

4.新生儿窒息的并发症及其表现

掌握:

1.新生儿窒息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能运用新生儿窒息基础知识对患儿进行抢救

[能力目标]

1.能够会新生儿窒息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新生儿Apgar评分法的评分标准

2.新生儿窒息治疗及护理措施

难点:

1.新生儿窒息患儿窒息程度判断

2.新生儿窒息患儿抢救实施步骤

[学时分配] 1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新生儿窒息护理措施的临床病例、板书、多媒体课件讲授,及时总结归纳。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新生儿窒息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主动思考和提问新生儿窒息的观察和判断处理,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辨认与新生儿窒息有关的危险因素,能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抢救步骤。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四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知识目标]

了解: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理解: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治疗原则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护理措施

掌握: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运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基础知识,识别其危险因素和典型的临床表现

3.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例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问病史、护理体检),提出护理问题并制定护理措施

[能力目标]

1.能够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原则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护理措施

难点: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亚低温疗法护理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导课、启发、问题式教学,通过临床病例、板书、图片的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制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措施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正确护理。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五节   新生儿颅内出血

[知识目标]

了解:

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理解:

1.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治疗原则

2.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

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护理措施

掌握:

1.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运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基础知识,识别其危险因素和典型的临床表现

3.能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例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问病史、护理体检),提出护理问题并制定护理措施

[能力目标]

1.能够会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诊断和护措施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

2.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原则

3.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护理措施

难点: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病机制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新生儿颅内出血疾病导课、启发、问题式教学,通过临床病例、板书、图片的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病机制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措施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进行正确护理。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六节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知识目标]

了解:

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理解: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治疗原则

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护理措施

掌握: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运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础知识,识别其危险因素和典型的临床表现

3.能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问病史、护理体检),提出护理问题并制定护理措施

[能力目标]

1.能够会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护理措施

难点: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学时分配]  0.2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疾病导课、启发、问题式教学,通过临床病例、板书、图片的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正确护理。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七节  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

[知识目标]

了解:

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的概念、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辅助检查

理解:

1.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治疗原则

2.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

3.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护理措施

掌握:

1.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能对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病例进行正确的护理和病情判断,并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3.运用基础知识制定出用药、饮食等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

[能力目标]

1.能够会新生儿黄疸和新生儿溶血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1.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

2.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护理措施

难点:

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病例、板书、提问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对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溶血病病例进行正确的护理和病情判断,并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运用基础知识制定出用药、饮食等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八节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知识目标]

了解:

新生儿脐炎与新生儿败血症的概念、辅助检查

理解:

1.新生儿脐炎与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因、治疗原则

2.新生儿脐炎与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3.新生儿脐炎与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护理措施

掌握:

1.新生儿脐炎与新生儿败血症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能对新生儿脐炎与新生儿败血症病例进行正确的护理和病情判断,并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3.运用基础知识制定出用药、预防等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

[能力目标]

1.能够会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1.新生儿脐炎与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

2.新生儿脐炎与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护理措施

难点:

新生儿脐炎与新生儿败血症病例进行正确的护理和病情判断

[学时分配]  0.7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新生儿脐炎与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病例、板书、提问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新生儿脐炎与新生儿败血症病例进行正确的护理和病情判断的病因、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新生儿脐炎与新生儿败血症病例进行正确的护理和病情判断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对新生儿脐炎与新生儿败血症病例进行正确的护理和病情判断,并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运用基础知识制定出用药等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九节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知识目标]

了解: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理解:

1.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治疗原则

2.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主要护理措施

掌握:

1.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运用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基础知识,识别其危险因素和典型的临床表现

3.能对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病例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问病史、护理体检),提出护理问题并制定护理措施

[能力目标]

1.能够会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2.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3.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主要护理措施

难点: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案例导课、启发、问题式教学,通过临床病例、板书、图片的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措施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对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进行正确护理。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十节   新生儿低血糖

[知识目标]

了解:

新生儿低血糖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理解:

1.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治疗原则

2.新生儿低血糖的主要护理措施

掌握:

1.新生儿低血糖的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2.运用新生儿低血糖的基础知识,识别其危险因素和典型的临床表现

3.能对新生儿低血糖病例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问病史、护理体检),提出护理问题并制定护理措施

[能力目标]

1.能够会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表现

2.新生儿低血糖的治疗原则

3.新生儿低血糖的主要护理措施

难点:

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病机制

[学时分配]  0.2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新生儿低血糖案例导课、启发、问题式教学,通过临床病例、板书、图片的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病机制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措施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对新生儿低血糖患儿进行正确护理。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十一节   新生儿低钙血症

[知识目标]

了解:

新生儿低钙血症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理解:

1.新生儿低钙血症的病因、治疗原则

2.新生儿低钙血症的主要护理措施

掌握:

1.新生儿低钙血症的身体状况、护理措施

2.运用新生儿低钙血症的基础知识,识别其危险因素和典型的临床表现

3.能对新生儿低钙血症病例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问病史、护理体检),提出护理问题并制定护理措施

[能力目标]

1.能够会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新生儿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

2.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治疗原则

3.新生儿低钙血症的主要护理措施

难点:

新生儿低钙血症的发病机制

[学时分配]  0.2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新生儿低钙血症案例导课、启发、问题式教学,通过临床病例、板书、图片的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新生儿低钙血症的发病机制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新生儿低钙血症的临床表现,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新生儿低钙血症的护理措施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对新生儿低钙血症患儿进行正确护理。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知识目标]

了解:

口腔、食管、胃、肠、肝、胰腺的结构功能

理解: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常用辅助诊断方法

掌握:

能将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内容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学习中

[能力目标]

1.能结合消化系统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2.能够将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与临床疾病相结合,明确好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患儿的身体状况,更好地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3.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健康教育、探究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意义

难点:

儿童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结构功能

[学时分配] 1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典型临床实例、板书和图片,及时总结归纳。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儿童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结构功能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意义,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将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内容运用于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学习中。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  口炎

[知识目标]

了解:

口炎的概念、发病机制

理解:

1.口炎的病因、治疗原则、口炎常用药物用法、剂量及注意事项

2.口炎患儿的临床表现

3.口炎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掌握:

1.能运用口炎的基础知识对该病例进行适当的护理

2.能制定出口炎病例的饮食、用药、疾病知识健康教育指导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口炎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能够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指导患儿和家长进行口腔护理。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预防口炎。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口炎患儿的临床表现

2.口炎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难点:

不同口炎区别

[学时分配] 1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口炎病例导课、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启发、提问、板书及图文结合的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密切前后联系,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口炎的发病机制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口炎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观察,主动思考和提问口炎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运用口炎的基础知识对该病例进行适当的护理,能制定出口炎病例的饮食、用药、疾病知识健康教育指导。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节  腹泻病

[知识目标]

了解:

1.腹泻病的概念、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护理目标

2.尿布皮炎分度

理解:

1.腹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常用药物用法

2.腹泻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掌握:

1.能运用腹泻病的基础知识对该病例进行适当的护理

2.能制定出腹泻病病例的一般生活、饮食、用药、疾病知识健康教育指导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腹泻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能够对家长和患儿进行健康宣教,传授预防腹泻的知识。

3.能够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指导患儿和家长做好预防臀红和和合理喂养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腹泻病的临床表现

2.腹泻病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难点:

1.腹泻病的发病机制

2.几种常见肠炎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3.病人的尊医行为

[学时分配] 2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腹泻病病例导课、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启发、提问、板书及图文结合的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密切前后联系,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腹泻病的发病机制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腹泻病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观察,主动思考和提问腹泻病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运用腹泻病的基础知识对该病例进行适当的护理,能制定出腹泻病病例的一般生活、饮食、用药、疾病知识健康教育指导。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节  儿童液体疗法及护理

[知识目标]

了解:

1.儿童体液平衡的特点

2.几种特殊情况的液体疗法

理解:

1.儿童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2.儿童液体疗法的实施

掌握:

1.能对儿童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做出判断

2.运用儿童液体疗法及护理知识指导患儿的疾病、用药等重点内容

[能力目标]

1. 学会按照护理程序对脱水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2. 能够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能够熟练对患儿进行液体疗法的相关操作,正确实施补液。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儿童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2.腹泻儿童液体疗法的实施

难点:

1.几种常见混合溶液的组成

   2.能对腹泻患儿病例正确实施液体疗法

[学时分配] 2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儿童液体疗法的临床病例、板书、图片展示相结合理论讲授,及时总结归纳。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儿童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童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分类、儿童液体疗法及护理,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能对儿童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进行观察和处理,正确进行儿童液体疗法及护理。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知识目标]

了解:

儿童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的结构功能

理解:

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常用辅助诊断方法

掌握:

能将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内容运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学习中

[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能够把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临床疾病相结合,更好实施整体护理。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意义

难点:

儿童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结构功能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典型临床实例、板书和图片,及时总结归纳。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儿童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结构功能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意义,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将儿童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内容运用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学习中。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知识目标]

了解: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概念、发病机制

理解: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治疗原则、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2.维持体温正常的方法

掌握: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正确的护理评估,并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2.用维持体温正常的方法知识指导病人实施降温措施

3.能制定出一般生活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健康教育的内容

[能力目标]

1. 能够具有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 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的观察、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难点:

两种特殊类型上感临床表现的观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措施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理论讲授为主,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实际案例贯穿全过程,并充分利用幻灯、图片、视频和板书等手段,并特别强调课堂互动以调动学员积极性。

[学习策略] 学员在课前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体温变化的观察内容进行预习,听课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的观察,主动思考和提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针对小结和复习参考题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总结。

第三节 急性感染性喉炎

[知识目标]

了解:

急性感染性喉炎的概念、发病机制

理解:

1.急性感染性喉炎的病因、治疗原则、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2.急性感染性喉炎喉梗阻分度

掌握:

1.急性感染性喉炎病例进行全面正确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并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2.制定出该类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喉炎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表现的观察、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难点:

1.急性感染性喉炎喉梗阻分度病情观察

2.急性感染性喉炎治疗原则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急性感染性喉炎的典型临床实例、板书、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及时总结归纳,密切前后联系,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表现的观察内容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能对急性感染性喉炎病例进行全面正确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并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四节 急性支气管炎

[知识目标]

了解:

1.急性支气管炎的概念、发病机制

   2.哮喘性支气管炎

理解:

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治疗原则、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掌握:

1.急性支气管炎病例进行全面正确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并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2.制定出该类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支气管炎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的观察、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难点:

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区分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急性支气管炎的典型临床实例、板书、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及时总结归纳,密切前后联系,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的观察内容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能对急性支气管炎病例进行全面正确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并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五节 肺炎

[知识目标]

了解:

1.肺炎的概念

2.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目的及意义、治疗原则、常用药物、护理目标

理解:

1.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2.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3.各型肺炎首选抗生素

掌握:

1.支气管肺炎病例进行全面正确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并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2.制定出该类病人的健康教育内容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上肺炎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的观察、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难点:

1.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病情观察

2.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学时分配] 1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支气管肺炎的典型临床实例、板书、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及时总结归纳,密切前后联系,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的观察内容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制、病情观察,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能对支气管肺炎病例进行全面正确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并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知识目标]

了解:

1.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

2.儿童心脏解剖位置变化

理解:

1.心脏的胚胎发育

2.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

掌握:

能将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内容运用于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学习中

[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能够将循环系统解剖特点与先心病相结合,更好的实施整体护理。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各年龄儿童心率、血压特点

难点:

胎儿血液循环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评估实例和板书,积极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及时总结归纳,密切前后联系,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能将儿童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内容运用于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学习中。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

[知识目标]

了解:

1.先天性心脏病的概念、辅助检查

2.心导管检查与心血管造影技术及护理

理解:

1.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分类、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2.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其表现

掌握:

1.辨认先天性心脏病的不同分类

2.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

3.能制定出疾病知识、饮食与活动等健康指导的内容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先心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标准、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与护理

难点:

1.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

2.左向右与右向左分流先心病的观察和判断处理

[学时分配] 1.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病例、板书、多媒体课件讲授,及时总结归纳。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主动思考和提问左向右与右向左分流先心病的观察和判断处理,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辨认左向右与右向左分流先心病不同临床表现,能制定出先天性心脏病疾病知识、饮食与活动健康指导的内容。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三节  病毒性心肌炎

[知识目标]

了解:

病毒性心肌炎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

理解: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掌握:

能指导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维护心脏功能的具体措施,促进病情好转或稳定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心肌炎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难点: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及护理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病毒性心肌炎的典型病例导课,通过临床病例、板书、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指导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维护心脏功能的具体措施,促进病情好转或稳定。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根据遗忘曲线的规律,在学习当天和第二天及时复习2次,三天后复习第3次,一周后复习第4次。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四节   充血性心力衰竭

[知识目标]

了解:

1.心力衰竭的概念、病理生理、诊断要点、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2.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及常用药

理解:

1.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治疗

2.年长儿与婴幼儿不同临床表现

3.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依据

4.洋地黄制剂及其它常用药物用法、剂量及注意事项

5.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

掌握:

1.能运用心力衰竭的护理基础知识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进行抢救配合和护理

2.根据所学疾病知识,制定出健康教育的内容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心力衰竭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

2.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药物治疗及其护理,尤其是洋地黄、利尿剂的使用

3.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难点: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变化、药物治疗及其护理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导课、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病例、板书、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及时总结归纳。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主动思考和提问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及其护理,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能制定心力衰竭病人的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知识目标]

了解:

1.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结构功能

   2.儿童尿液特点

理解:

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常用辅助诊断方法

掌握:

能将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内容运用于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学习中

[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指导临床实践。

2.能够将解剖生理特点与临床疾病相结合,实施整体护理。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意义

难点:

儿童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结构功能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与病例类型之间的联系、板书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童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知识目标]

了解: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鉴别诊断预后

2.急性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

理解: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原则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

掌握: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

2.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难点:

急性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例、板书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

[知识目标]

了解:

肾病综合征的概念、病理生理、诊断思路

理解:

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

掌握:

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的观察

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肾病综合征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肾病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定义、治疗、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难点: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病例、板书、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及时总结归纳。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病理类型及其临床特征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肾病综合征及其并发症的定义、治疗、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

[知识目标]

了解:

儿童泌尿道感染的发病概况、发病机理

理解:

儿童泌尿道感染的病因、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要点

掌握:

1.儿童泌尿道感染的感染途径、临床表现

2.尿液标本的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

3.儿童泌尿道感染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尿路感染的健康指导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泌尿系统感染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儿童泌尿道感染的病因、感染途径,护理措施

难点:

儿童泌尿道感染的发病机理、健康指导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儿童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病例、板书、提问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儿童泌尿道感染的发病机理、健康指导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童泌尿道感染的病因、感染途径,护理措施,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掌握尿液标本的留取方法及注意事项,儿童泌尿道感染的护理诊断及措施,尿路感染的健康指导。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十一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

[知识目标]

了解:

1.胚胎期造血与生后造血造血组织与造血部位的变化

2.血液各年龄段数值

理解:

1.骨髓外造血

   2.生理性贫血

掌握:

能将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运用于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评估、制定计划、采取措施、评价)

[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血液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能够小儿血液系统生理特点与临床疾病相结合,更好实施整体护理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胚胎期造血三个阶段

2.骨髓外造血

3.生理性贫血

4.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相等的时间

难点:

胚胎期造血与生后造血造血组织与造血部位的变化

[学时分配] 0.2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板书、图片、提问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能对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做出判断。

第二节  儿童贫血概述

[知识目标]

了解:

贫血的概念

理解:

贫血程度、常见分类

掌握:

能将所学的知识对贫血患儿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家长和患儿进行健康宣教,预防贫血。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贫血程度、常见分类

难点:

贫血程度、常见分类

[学时分配] 0.2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典型临床实例,积极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及时总结归纳,密切前后联系,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学习策略]

1.学员在课前对贫血程度、常见分类内容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贫血程度、常见分类,主动思考和提问贫血程度、常见分类,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能将所学的知识对贫血病人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协助医生及时明确引起贫血的程度,能为贫血患者做相应的健康指导。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三节  儿童营养性贫血

[知识目标]

了解: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概念

2.各类贫血的发病机制

理解: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主要的病因

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护理评估内容、主要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治疗要点及各类贫血的常用药物(名称、剂量、用法、注意事项等)

掌握:

1.能将所学的知识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协助医生及时明确引起贫血的原因

3.能为贫血患儿做相应的健康指导(疾病相关知识、饮食与营养、休息与活动、用药指导等)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贫血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主要的病因

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一般临床表现及特殊的临床表现及常规实验室检查

3.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难点: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主要病因与发病机制

[学时分配] 0.7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典型临床实例,积极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及时总结归纳,密切前后联系,开展课堂教学互动。

[学习策略]

1.学员在课前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主要的病因内容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的一般临床表现及特殊的临床表现及血常规检查,主动思考和提问贫血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能将所学的知识对贫血患儿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协助医生及时明确引起贫血的原因,能为贫血患者做相应的健康指导。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三节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知识目标]

了解: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概念、发病机制

理解: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病因

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及特征

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常见的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治疗要点

4.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常见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

掌握:

1.能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提出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能判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常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3.能叙述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要点及常用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

4.能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做相应的健康指导(疾病相关知识、饮食、休息与活动、用药指导等)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的病因、主要的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

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及特征

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健康指导

难点: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

[学时分配] 0.2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图片、提问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实验室检查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表现及特征,主动思考和提问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的治疗要点及护理措施,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健康指导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节  急性白血病

[知识目标]

了解:

急性白血病的概念、发病情况、病因与发病机制、相关实验室检查(细胞化学、免疫学、染色体和基因检查等)

理解:

1.急性白血病的分类

2.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主要的实验室检查(外周血象、骨髓象)

3.急性白血病的诊断要点、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4.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要点;常用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健康指导

掌握:

1.能将所学的知识掌握于对白血病病人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能描述出儿童白血病常见的分类

3.能判断白血病常规的实验室(外周血象、骨髓象)检查结果

4.能对白血病患儿做出初步的诊断

5.能叙述出白血病的治疗要点及常用化疗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注意事项

6.能为白血病儿者做好健康指导(疾病相关知识、饮食指导、休息与活动、用药指导等)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白血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急性白血病的分类

2.急性白血病主要的临床表现

3.急性白血病的治疗要点、常见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健康指导(疾病预防、生活指导、用药指导、个人防护、心理疏导等)

4.急性白血病潜在并发症:化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预防及处理

难点:

1.急性白血病的具体分类、联合化疗方案

2.白血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导课、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白血病的临床病例、板书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及时总结归纳。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急性白血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童白血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急性白血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主动思考和提问急性白血病的健康指导,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化脓性脑膜炎

[知识目标]

了解:

化脓性脑膜炎的概念、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理解:

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掌握:

1.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对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能制定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疾病知识、用药与治疗指导的内容

[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能够具有对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3.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4.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难点:

1.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

2.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情观察和处理配合

[学时分配] 0.7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导课、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病例、板书、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及时总结归纳,密切前后联系。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对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制定出化脓性脑膜炎病人的疾病知识、用药与治疗指导的内容。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二节  病毒性脑炎

[知识目标]

了解:

病毒性脑炎的概念、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理解:

病毒性脑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掌握:

1.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对病毒性脑炎病人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能制定病毒性脑炎病人的疾病知识、用药与治疗指导的内容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难点:

1.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

2.病毒性脑炎的病情观察和处理配合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导课、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病例、板书、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及时总结归纳,密切前后联系。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对病毒性脑炎病人的护理评估、提出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制定出病毒性脑炎病人的疾病知识、用药与治疗指导的内容。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三节  惊 厥

[知识目标]

了解:

惊厥的概念、辅助检查

理解:

惊厥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掌握:

1.能对惊厥病例进行正确的护理和病情判断,并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2.运用基础知识制定出用药、急救、活动等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惊厥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家长对惊厥患儿进行急救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惊厥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难点:

热性惊厥身体状况及抢救措施

[学时分配] 0.7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惊厥的临床病例、板书、提问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惊厥的病因、临床表现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惊厥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对惊厥病例进行正确的护理和病情判断,并能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能运用基础知识制定出用药、抢救、活动等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十三章   内分泌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知识目标]

了解: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概念、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理解: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掌握:

1.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进行病情判断并实施护理措施

2.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对人群进行预防单纯性甲状腺肿的健康教育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难点: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例进行导课、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临床病例、板书、提问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护理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主动思考和提问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进行病情判断并实施护理措施。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二节  儿童糖尿病

[知识目标]

了解:

1.儿童糖尿病的分型、流行病学及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2.儿童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

理解:

1.儿童糖尿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诊断要点、护理措施

2.儿童糖尿病的治疗要点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药物选择和副作用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原则

掌握:

1.能根据所学知识,识别儿童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2.能结合儿童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特殊检查等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评估与判断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为儿童糖尿病患儿提供正确的饮食、运动、用药、自我监测与护理指导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糖尿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儿童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和保健指导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原则

难点:

1.糖尿病的分型、发病机制

2.饮食计划的制定和胰岛素使用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导课、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儿童糖尿病的临床病例、板书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及时总结归纳。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儿童糖尿病的分型、发病机制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童糖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原则,主动思考和提问糖尿病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结合儿童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特殊检查等对糖尿病患儿的病情进行正确评估与判断。

3.根据遗忘曲线的规律,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十四章   风湿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风湿热

[知识目标]

了解:

风湿热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

理解:

风湿热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掌握:

1.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对人群进行预防风湿热的健康教育

2.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对风湿热患儿进行病情判断并实施护理措施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风湿热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风湿热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难点:

防止发生严重心功能损害护理措施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风湿热的病例进行导课、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临床病例、板书、提问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风湿热的护理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风湿热的临床表现,主动思考和提问风湿热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对风湿热患儿进行病情判断并实施护理措施。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二节  过敏性紫癜

[知识目标]

了解:

过敏性紫癜的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

理解: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掌握:

1.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对人群进行预防过敏性紫癜的健康教育

2.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病情判断并实施护理措施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难点:

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过敏性紫癜的病例进行导课、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通过临床病例、板书、提问及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学习策略]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过敏性紫癜的的护理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过敏性紫癜的的临床表现,主动思考和提问过敏性紫癜的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对过敏性紫癜的患儿进行病情判断并实施护理措施。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十五章  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21-三体综合征

[知识目标]

了解:

21-三体综合征的概念、辅助检查、遗传咨询与产前检查

理解:

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掌握:

1.21-三体综合征身体状况特点

2.能指导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具体护理措施,并给予健康指导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21-三体综合征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难点:

21-三体综合征的辅助检查、健康指导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结合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病例、板书、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指导21-三体综合征的具体护理措施,并给予健康指导。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二节 苯丙酮尿症

[知识目标]

了解:

苯丙酮尿症的概念、辅助检查

理解:

苯丙酮尿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治疗要点、护理措施

掌握:

1.苯丙酮尿症身体状况特点

2.能指导苯丙酮尿症患儿的具体护理措施,并给予健康指导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苯丙酮尿症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对家长和患儿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

4.具有指导家长和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难点:

苯丙酮尿症的辅助检查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方法,结合苯丙酮尿症的临床病例、板书、多媒体课件理论讲授。

1.学员参考《儿科护理学学习指导》和网络课程资料,对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进行预习,并带着预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2.学员在听课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指导苯丙酮尿症的具体护理措施,并给予健康指导。

3.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网络课程资源和课堂笔记,进行及时复习,养成良好的记忆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员在课后可借助练习题检验和巩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十六章 结核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知识目标]

了解:

儿童结核疾病现状、概念、发病机制、分类标准、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理解:

儿童结核病的病因、流行病学、辅助检查、常用药物用法、剂量及注意事项

掌握:

1.运用儿童结核病基础知识采取措施预防结核病,减少或阻断结核的传播途径

2.能正确做结核菌素试验,并能够判断临床意义

[能力目标]

1.具有预防结核病的相关知识。

2.能够对患儿和家长进行健康宣教,预防结核病的能力。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1.儿童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结核菌素试验的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

2.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措施

难点:

1.儿童结核病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切断措施落实

2.抗结核药物化疗应遵循的原则

[学时分配] 0.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理论讲授为主,用儿童结核病的临床实际例贯穿全过程,并充分利用幻灯、图片、板书等手段,并特别强调课堂互动以调动学员积极性。

[学习策略] 学员在课前对儿童结核病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切断措施落实内容进行预习,听课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儿童结核病的辅助检查、治疗、预防,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观察病情,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护理措施,运用儿童结核病病基础知识采取措施预防儿童结核病,减少或阻断结核的传播途径。针对小结和复习参考题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总结。

第二节 原发型肺结核

[知识目标]

了解:

原发型肺结核疾病现状、概念、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理解:

1.原发型肺结核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常用药物用法、剂量及注意事项

2.原发型肺结核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掌握:

1.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观察病情,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护措施

2.运用原发型肺结核病基础知识采取措施预防肺结核,减少或阻断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3.能制定出原发型肺结核病病人的生活、饮食、用药指导内容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结核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原发型肺结核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难点:

1.原发型肺结核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切断措施落实

2.抗结核药物化疗应遵循的原则

[学时分配] 0.2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理论讲授为主,用原发型肺结核的临床实际例贯穿全过程,并充分利用幻灯、图片、板书等手段,并特别强调课堂互动以调动学员积极性。

[学习策略] 学员在课前对原发型肺结核的发病机制,原发型肺结核患儿传播途径切断措施落实内容进行预习,听课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原发型肺结核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观察病情,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护措施,运用原发型肺结核病基础知识采取措施预防原发型肺结核,减少或阻断原发型肺结核的传播途径,能制定出原发型肺结核病患儿的生活、饮食、用药指导内容。针对小结和复习参考题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总结。

第三节 结核性脑膜炎

[知识目标]

了解:

结核性脑膜炎概念、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理解:

1.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常用药物用法、剂量及注意事项

2.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

掌握:

1.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观察病情,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护措施

2.运用结核性脑膜炎病基础知识采取措施预防结核性脑膜炎

3.能制定出结核性脑膜炎病病人的生活、饮食、用药指导内容

[能力目标]

1.能够具有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2.具有与患儿和家长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

3.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健康宣教。

[素质目标]

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结核性脑膜炎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

难点:

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治疗

[学时分配] 0.25学时

[实施方法] 采用理论讲授为主,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实际例贯穿全过程,并充分利用幻灯、图片、板书等手段,并特别强调课堂互动以调动学员积极性。

[学习策略] 学员在课前对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传播途径切断措施落实内容进行预习,听课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保健指导,主动思考和提问,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做适当笔记,尽可能当堂理解和(或)记忆授课重点和讲授难点,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观察病情,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护措施,运用结核性脑膜炎基础知识采取措施预防结核性脑膜炎,减少或阻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传播途径,能制定出结核性脑膜炎病患儿的生活、饮食、用药指导内容。针对小结和复习参考题对课堂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和总结。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学时分配


理论内容课时数实训内容课时数
第一章绪论21、体格测量1.5
第二章生长发育42、皮肤护理2
第三章儿童保健23、约束保护法0.25
第四章患病儿童护理及其家庭支持24、婴儿抚触1.5
第五章儿童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45、温箱使用法0.5
第六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66、光照疗法0.25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6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3
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3
第十章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
第十一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
第十二章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2
第十三章内分泌疾病患儿的护理1
第十四章风湿性疾病患儿的护理1
第十五章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的护理1
第十六章结核病患儿的护理1
复习2
合计446

(二)预修课程安排

本课程需要在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诊断学等基础学科授课完成后进行,学员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后有利于对儿科病人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的理解,更利于对儿科病人护理程序的掌握。

(三)教材选编使用

理论课教材:《儿科护理学》(第四版),张玉兰、王玉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

(四 )考核与评价

1.考核性质:考试课;

2.考核方式:笔试

3.成绩评定方法:总成绩中,课程笔试成绩占70%,实训成绩30%

4.考题来源:试题库

五、附录

(一)推荐阅读书目

1.《儿科护理》(第二版),,张玉兰、卢敏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

2.《儿科护理学》(第六版),崔焱、仰曙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

(二)推荐专业期刊

1.《中华护理杂志》,中华护理学会主办

2.《 学报》, 科研部主办

3.《护士进修杂志》,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主办

4.《国外医学(护理分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主办



相关评论
发表
暂无相关评论...
{{item.userName}} {{item.dateDescription}}
{{item.likeCount}} 回复
{{item.content}}
{{child.userName}}@{{child.atUserName}} {{child.content}}
{{child.dateDescription}}
{{child.likeCount}}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