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是使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文件精神,结合石家庄医高专护理系高职高专的教育现状,切实为本地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搭建合作平台,切实实施按照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技能人才培养所倡导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资源共享的要求实施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开展深度合作基础上的技能实践教学,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校企“四个”合作内涵,提高医高专护理系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河北省政府、石家庄市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石家庄市关于地方职业院校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本地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医院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医院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医院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为医院服务是护理专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医院调研,了解医院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医院开展培训,急部门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医院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各院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医院现场培训,请护理专家或一线护士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教师在医院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一线临床护士增长了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护理系主任为组长,分管教学的系副主任为副组长,各教研室主任、参与医院的培训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统一对护理系相关职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合作项目的规划、协调、落实、考核和监管。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护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项目的规划和落实、考核等工作;
3.建立、完善本地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使校企合作落实到实处。
四、基本任务
1.根据护理专业的具体要求,每一医院要至少建立两至三个有实质性合作、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科室。校外合作科室应具有该专业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护理体系、医疗水平、管理等方面处于同专业领先的地位。
2.护理系护生有共性的专业实践项目统筹协调,统一安排,资源共享,避免在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方面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实现资源共享,使得资源充分利用,达到效益的尽可能最大化。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 接受学生见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优先满足合作单位的用人需求;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医院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1.“订单”合作模式。招生前与医院签订联合招生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医院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医院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医院订单班等。
2.工学交替模式。是医院因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医院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学分制专业为医院优先录取,实施阶段性教学。
3.教学见习模式。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更进一步的了解护理工作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爱伤精神,到合作医院科室对临床护理工作过程和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为病人进行护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爱伤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4.顶岗实习模式(1.5+1+0.5 模式)。顶岗实习模式是指在校专业学习1.5年,然后专业顶岗实习1年,即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建立标准化的流程(教学—实习—就业),它的实质是:一是注重实用技术;二是毕业可拿双证(毕业证和资格证);三是保障就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护理人员。
5.合作建立教师培训基地。根据学校教师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与相关科室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教师培训基地,一是科室独立设定的教师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医院或学校);二是不同科室同类技能操作的教师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学校或医院);三是特殊护理的教师培训基地(培训地点在医院),如急救、妇产、儿科等特殊的护理操作培训基地。
6.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设置的不同特点,聘请行业专家、医院领导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医院、科室的用人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7.举办校企联谊会及专家报告会。各院校每年举办校企联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行业专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医院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六、保障措施
1.合作医院实行挂牌,签订协议,仪式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 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医院用人的优选权,为医院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医院保证技能指导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单位,建立定期联系,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式、进展情况、顶岗实习情况、人才培养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2.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3.各院校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各方面的工作,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