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在2025年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之际,药理教研室进行了一次“了解帕金森,关爱帕金森”的教研活动,深入学习“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旨在提升教师们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最新治疗进展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科研与教学能力。
活动开始,姚廷亭老师结合临床案例讲解了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和多种治疗方案。不同的治疗方法都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案多是对症治疗。姚老师对帕金森病常用的治疗药-多巴胺类药物进行了分析阐述,例如,左旋多巴、MAO-B抑制剂以及二者联用治疗方案。姚老师提出了“细水长流”的个体化治疗原则,兼顾运动症状控制与非运动症状管理。
随后贾丽娟老师介绍了脑深部电刺激术、干细胞移植、基因编辑疗法等帕金森病的最新治疗进展。全体教师观看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帕金森病诊断和评估”的视频以及AI智能诊断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捕捉患者面部表情、手部震颤幅度、步态特征等数据,可生成详细报告,辅助医生快速判断病情进展。基于患者基因检测、药物反应及副作用耐受性数据,AI可生成个性化用药组合、剂量调整建议,提升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 老师们对人工智能在帕金森病诊治中的运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纷纷表示人工智能为帕金森的精准医疗提供了重要性工具,AI有望成为攻克帕金森病的重要助力。
最后姚廷亭老师分享了帕金森病的自测方法与如何预防帕金森病,并提到很多帕金森患者存在抑郁等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影响药物治疗的疗效。因此,有必要对帕金森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抗抑郁药物治疗,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次药理教研室关于帕金森病的教研活动,不仅让教师们了解了帕金森病的最新治疗进展,并学习了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等领域在帕金森病中的运用。贾丽丽主任表示药理学作为连接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要为提升公众健康贡献力量。
文/图 药理教研室 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