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与教学适配性,切实增强教学效果,4月份组胚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开展了一场全面且深入的教材修订活动,全力打造更契合教学实际、充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优质教材。
《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教材中的图片堪称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窗口”。图片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对微观结构的理解程度,进而左右整体教学效果。基于此,教材配图修订成为本次工作的核心任务。组胚教研室的教师们采用集体研讨、分组攻坚、多轮校验相结合的方式,对教材图片的准确性、图像清晰度以及图文匹配性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系统性的修订工作。
首先,全体教研室教师通过多次集中讨论,对教材图片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他们逐页比对教材图片,一旦发现图片存在印刷模糊问题,或是图注信息不明确的情况,便立刻进行详细记录,形成问题清单,并当场确定修改或更换方案。以学生对肾实质微细结构和位置容易混淆这一问题为例,教师们对教材上的相关图片进行了整合与精简,突出重点结构,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理解。
随后,针对整理出的问题清单,组胚教研室教师两两结成小组,依照教材章节有序推进修订工作。各小组教师广泛查阅了多本权威参考教材配图;充分借助网络资源及专用教学资源平台,精心搜索高质量的可用图片;同时深度挖掘本校形态实验室配备的数字切片资源优势,从中筛选出具有典型结构、视野清晰、染色对比度良好的图像,并妥善保存。利用这些优质图片,教师们对教材中原有的不理想配图进行了替换更新。在图的标注环节,大家同样一丝不苟,重新梳理标注内容,确保标注准确清晰、重点突出,与文字内容完美契合。
4月15日上午,组胚教研室全体教师在行政楼512办公室召开了教材修订总结会,将修改后的图片进行了汇总整合,并再次共同审查、深入讨论,通过反复推敲打磨,为此次修订工作画上阶段性的圆满句号。组胚教研室杜向青主任提出,此次教材修订工作不仅是对教学资源的一次优化升级,更是组胚教研室匠心育人的生动体现。未来,组胚教研室将以此次修订为新起点,建立健全教材动态更新机制,持续推动教材建设与教学发展同频共振、与育人使命紧密相连,为培养更多优秀医学人才筑牢知识根基。
文/图 组胚教研室 刘欣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