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系部新闻 详情
组胚教研室深化教学改革 扎实推进微课开发与研讨工作
来源:本站 {{likeCount}} {{commentCount}} 评论 5/7/2025 9:33:13 AM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医学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基础医学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全体老师近日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讨与微课开发工作。教研室教师团队针对课程重难点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完成了多个微课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聚焦教学改革,优化课程内容

5月6日下午,组胚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对本学期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教研室主任杜向青老师主持会议,她强调:"在信息化教学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手段,将复杂的医学知识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研讨会重点围绕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细胞器以及毛细血管分类等课程重难点展开。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困难、理解不深入等问题,教研团队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教学设计方案。例如,在讲解血脑屏障时,将传统的静态图片与动态模拟视频相结合,直观展示其选择性通透功能;在讲解细胞器时,通过动态模拟视频展示其空间结构与功能关系。

集体智慧碰撞,精心设计微课

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对每个微课课件都进行了细致入微地讨论。刘欣茹老师说:"在血脑屏障的微课设计中,我们加入临床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这样的设计更贴近临床需求。"

针对电镜结构部分,团队决定采用显微摄影,将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可视化呈现。对于毛细血管分类章节,教学团队创新性地将分类标准与功能特性相结合,设计出对比鲜明的教学案例。基础医学部王越主任对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表示赞赏: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以研促教,推进教学创新

通过此次教学研讨和微课开发,组胚教研室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教研室建立了"理论-案例-模型-实践"的四位一体教学设计模式,使抽象难懂的组织胚胎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易懂。这些精心设计的微课课件,不仅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资源。

王越主任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微课真正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微课资源库,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医学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image.png

文/组胚教研室   刘蕾       图/组胚教研室  孙月菊


相关评论
发表
暂无相关评论...
{{item.userName}} {{item.dateDescription}}
{{item.likeCount}} 回复
{{item.content}}
{{child.userName}}@{{child.atUserName}} {{child.content}}
{{child.dateDescription}}
{{child.likeCount}}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