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详情
实验中心基础组开展公开课活动
来源:本站 {{likeCount}} {{commentCount}} 评论 3/25/2025 8:11:58 AM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2025年3月24日上午,实验中心基础组在实验楼420室进行公开课活动。此次公开课内容为“病理学总论部分相关病变的大体及镜下观”,由刘亚辉老师担任主讲,24级口腔28班学生和基础组教师参与其中。

微信图片_20250325081256.jpg

课程开始,刘老师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为实验操作筑牢安全防线。随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系统讲解了肝脂肪变性、肺淤血、肝淤血、鳞状细胞癌等典型病变的病理变化,包括肉眼观和镜下观。刘老师凭借生动的图文和简洁的语言,将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带领学生走进微观世界,迅速让学生沉浸于病理学的奇妙领域。

在学生实验操作辨识环节中,充分利用了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该系统由显微镜、数码摄像装置、计算机及教学软件构成。学生操作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时,视野中的图像能实时传输到个人电脑屏幕上,图像清晰,细节尽显,极大提升了观察体验。比如在观察肝脂肪变性切片时,学生能清晰看到肝细胞内脂肪空泡和细胞核的形态与分布;观察肺淤血切片时,扩张充血的毛细血管、渗出的红细胞和水肿液也一目了然。

在实验指导环节中,刘老师通过教师端监控系统,实时查看每位学生的观察画面,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即进行一对一指导。当留意到有同学对肿瘤切片中癌细胞异型性特征把握不准,刘老师迅速走到该同学身旁,结合屏幕图像,详细讲解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在细胞核大小、形态以及细胞排列上的差异,帮助学生解开疑惑。

在实验互动环节时,借助系统的交流功能,师生围绕实验所见展开热烈讨论。有同学提出在观察肺淤血切片时,对心力衰竭细胞的形成机制存在疑问,引发了大家的积极探讨。刘老师顺势引导,结合病理过程中红细胞崩解释放出含铁血黄素被巨噬细胞吞噬等知识进行详细解答,同学们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

此次公开课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打破了传统病理实验教学的局限,实现了师生高效互动、资源实时共享,让教学过程更加直观、生动、高效。不仅助力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实验技能,还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反馈、资源利用和课堂管理等多方面为教师们带来启发。未来,基础组将持续开展教学交流学习活动,不断钻研提升教学技能,为学校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而不懈努力。

文/刘亚辉 秦异惠    图/秦异惠       审核/高继霞

相关评论
发表
暂无相关评论...
{{item.userName}} {{item.dateDescription}}
{{item.likeCount}} 回复
{{item.content}}
{{child.userName}}@{{child.atUserName}} {{child.content}}
{{child.dateDescription}}
{{child.likeCount}}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