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党群建设 详情
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祭扫主题党日活动有感
来源:本站 {{likeCount}} {{commentCount}} 评论 4/2/2025 2:29:39 PM

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4月1日,我参加了信息技术中心党支部组织的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清明祭英烈 鲜花敬忠魂”主题党日活动。

image.png

走进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纪念碑,“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在阴云中闪耀。讲解员说,这里安葬着318位革命烈士,其中有“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母亲白文冠--这位深明大义的母亲为了不让儿子为难,绝食七日牺牲,用生命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民族气节;还有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周建屏,他在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临终前仍惦记着“不能给组织添麻烦”,将遗体安葬在战斗过的土地上。这些故事听起来并不陌生,但当站在刻着他们名字的墓碑前,看着碑前未褪的鲜花、叠放整齐的红领巾,突然明白:忠诚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是明知前路艰险仍毅然前行的背影,是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命运紧紧相连的担当。

image.png

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党员,我们或许没有战火中的生死考验,但同样面临着“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时代命题。英烈们用生命守护的,不正是让后代过上“有尊严、有希望”的生活吗?我们的忠诚,就体现在每一次耐心解决师生的技术难题中,体现在每一个为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加班的夜晚里,体现在面对技术迭代时永不褪色的学习热情中。

离开烈士陵园时,看到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献花,他们稚嫩的脸上写满庄重。那一刻突然明白,英烈精神的传承,从来不是一代人的事,而是世世代代的接力。作为高校教师党员,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既要自己铭记历史,更要通过教育教学、通过日常工作,将英烈精神传递给学生,让红色基因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回到工作岗位,看着办公桌上的“党员先锋岗”牌子,突然有了更深的感悟。我们或许成不了名垂青史的英雄,但可以做“无名的守护者”:守护校园网络的安全稳定,守护师生教学的顺畅便捷,守护教育信息化的每一次进步。就像烈士陵园里那些默默绽放的野花,虽不耀眼,却用自己的方式点缀着春天。

清明祭英烈,鲜花敬忠魂。这场特殊的党日活动,不是一次简单的祭扫,而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初心的叩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唯有以英烈为镜,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忠诚、担当、奋斗的誓言,才能告慰那些用生命换来岁月静好的先辈,才能在教育强国的征程中,交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答卷。

文/信息技术中心 康会勇 图/赵杰 审核/姚玉开

相关评论
发表
暂无相关评论...
{{item.userName}} {{item.dateDescription}}
{{item.likeCount}} 回复
{{item.content}}
{{child.userName}}@{{child.atUserName}} {{child.content}}
{{child.dateDescription}}
{{child.likeCount}}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