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要讲话 详情
把人生还给自己,才能功不唐捐
来源:本站 {{likeCount}} {{commentCount}} 评论 6/3/2022 3:53:13 PM


----在2021年春季学期线上开学仪式上的讲话

校长  陈国鹰

(2021年3月1日)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迎接新学期的到来,2021年注定将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由于一场出人意料的新冠疫情,让我们度过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新春佳节,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寒假假期。今天,我们又以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式,举行线上的开学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学校领导班子向全体师生致以新学期最美好的祝福!向所有关心学校发展的各位家长表达亲切的问候!祝大家新春快乐!

2021年对于学校来说,注定也是极不平凡的。今年元旦刚过,石家庄市突然拉响的疫情防控警报,让我们每一个人真切地感受到,风险原来离自己这么近。刚刚过去的春节,我校有许多同学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还有很多同学作为青年志愿者,牺牲和家人团圆的时间,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很多教师也毅然决然的投入到防疫志愿者工作中,用他们的行动,为抗击新冠疫情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漫漫寒冬已经过去,在这个春天,我国疫情防控形势也迎来了好消息,2月22日起,全国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清零。这样的成果值得欣喜,但疫情防控越是取得成果,越是不能掉以轻心,越要紧绷防控之弦。

放眼全球,疫情仍在加速蔓延,确诊病例持续攀升。据世卫组织数据,截至2月28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累计确诊病例超1.1亿。此外,多国陆续发现新型变异新冠病毒,成为疫情防控新的难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也发出提醒,2021年新冠疫情防控依旧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新冠肺炎或将成为全球或局部地区长期流行的传染性疾病。这些都警示我们要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一年多的战疫经验告诉我们,倘若没有党和政府的有效领导和组织,就可能因为一个人的病毒威胁到整个城市、因为一座城市威胁到整个国家。我国之所以能推动疫情防控向好发展,其关键因素就在于:我们党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公信力,我国政府具有强大的组织力、动员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利用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和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多部门合作、联防联控的爱国卫生运动方式,有效的遏制了疫情在国内的传播。

同学们,当前境外疫情仍然严重,疫情还远远没有结束,常态化防控工作任重道远。

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始终贯彻生命至上、健康至上的理念,严格落实“四早”防控措施,为每一位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在本次石家庄市疫情防控工作中,学校坚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困难面前勇于担当,同时不讲条件、不计成本,积极承担了属地有关部门分配的应急任务。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的一个好消息是,学校承接的灵寿县征用学生宿舍作为密接者隔离场所任务,因防疫形势变化没有启用,大家对于返校住宿的担忧尽可以放心。学校坚持每日开展全面的环境消杀,并且通过了专业机构组织的环境验收,做到全方位无死角确保校园安全。

同时也希望大家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园来守护,在返校后坚决服从学校安排和校园管理,全面守牢校园安全防线。

同学们,这次疫情也让大家更加意识到,我们正处在一个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益增长的时代。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个人的命运总是存在于时代洪流之中。只有把准时代脉搏、辨清时代航向,才能在人生的航程中奋勇搏击,不断前行。

今天的开学第一课,我想围绕当前的医学教育形势以及在网络时代如何进行自我管理谈一些我的看法。

一、疫情后时代我国公共卫生教育的思考

(一)疫情从另一方面暴露出我国基层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短缺的现实

   新冠疫情凸显基层卫生人才培养亟须强化。本次疫情,广大基层农村和社区成了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也是赢得疫情防控总体战的关键领域。

近几年来,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城镇相比较还着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人才留不住、服务水平低等多种问题存在,制约着卫生服务的发展壮大。

新冠疫情的防控,也更加强调了基层医药卫生服务队伍能力建设的必要性,为基层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社区疫情的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国都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使所有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只有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的全科医生队伍,才能有效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从而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但是,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还面临诸多挑战。因此,在全科人才培养方面,不仅是医学院校教育,同学们在学习中都应注重在厚基础、宽口径方面下功夫,夯实公共卫生学、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基础。

(二)新冠疫情凸显大众健康教育亟须普及

在此次社会大众携手抗击疫情的同时,有不少谣言消耗着社会的精力,为民众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医学可以被认为是健康教育的基础之一,通过将相关医学知识进行通俗化地向公众宣教,正是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向大众传播健康信息,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观、价值观的认知教育以及保健技能的培训,针对特定行为进行干预,通过这些系列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工作对象掌握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价值观,改变不健康行为并采纳健康行为,避免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主动追求健康,提高健康水平。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关键在育人,如果教学任务中有把相关知识普及给自己身边人的话,在疫情发生时公众的恐慌或许会有所减少。

与此同时,适应健康中国民众需求的健康服务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转变健康观念,掌握新技能,即必须由疾病学的“临床医师”转变为健康学的“健康导师”,这也就需要进行系统健康专业的教育来实现转换,从而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增强健康理念,从而理解、支持和倡导健康政策、健康环境。

(三)大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后疫情时代,公众将愈发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居民健康保健意识急剧提升,对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给大健康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0 年 6 月 2 日召开的专家学者座谈会上指出: “在这一次疫病流行的时候,我们毅然地,为了防控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按下了暂停键,不惜付出很高的代价,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必须把它保住,我们办事情一切都从这个原则出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健康不仅关乎个人和家庭的幸福,而且影响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

“健康中国”的提出,是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体现,不仅凸显了党和国家对国民健康的高度重视,也有利于进一步凝聚起改革攻坚的信心和决心,推动解决制约事业发展和国民健康改善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对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

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场“全民战役”,大众生活工作受极大影响的情况下,如何健康居家、如何健康饮食、如何健康作息、如何调整好心态等一系列问题在疫情下凸显出来,大众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亟须我们提前做好干预。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慢病预防管理的意识也逐步提高,因此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

随着人口结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快,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变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这是新时代健康卫生工作的纲领,充分体现了党对健康公平的关注,体现了新的发展理念,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健康服务需求,医学教育也应相应提高政治站位,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创新,为社会培养输送更多更高质量的医学、卫生人才,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享有高品质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

 (四)大健康战略下医疗、卫生事业迎来发展新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医学的本源开始逐渐回归到以预防为主、保障健康。这一过程中,新的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服务内容和服务边界不断扩展延伸,与健康相关的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之间出现交叉与融合,大健康时代正在到来。

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在即将实现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医疗、卫生事业也必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同学们,经此一“疫”,国人更深刻地感受到,医学强则国强,医学成为举国高度重视的学科,医生护士成为最受国人敬重的崇高职业。

在与国外抗疫的严峻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早已启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统筹发展,实现了生活生产秩序的稳步恢复,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这般岁月静好,离不开广大医务人员对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日夜付出。

正是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以实际行动彰显了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才能取得今天来之不易的战役成果。

我们应该为身为当代的一名医学生而感到自豪,更应该格外珍惜当下的宝贵学习机会而加倍努力。

二、新学期对广大同学的寄语

我知道,在同学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曾经有一个梦,就是通过高考,取得令人满意的好成绩,再读一所著名的大学,从而开启成功人生的梦。在这里我要对同学们说几句心里话。希望能够对同学们今后的人生旅程有所帮助。

第一,要从心出发,把人生的主导权还给自己。

在人生的旅途中,选择的重要性甚至大于努力。希望同学们时常追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我是选择每天得过且过、玩物丧志,还是珍惜每一天,努力学习铸就理想的、美好的明天?

要知道所有的逆境,都只不过是自我迷失时的惶然。一个人的成长,只有在他接受真正的自己,并且建设性的改变自己时才会获得。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一段时间都活在别人的认为里,以至于形成被压抑的自我,被命运的浪潮牵着鼻子走。但迟早,我们需要觉醒。要将人生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那已经习以为常的、得过且过的心理舒适区中走出来。

能够完成这个自我寻找、把人生的主导权还给自己的过程,你就会发现被压抑的自我,是一个充满了激情、积极向上的自信少年。

我们真正的初心,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赤子之心,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强之心。

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最后一次母女交谈,李焕英说“我未来的女儿,我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同学们,父母总是把最真挚的爱给到你们,生活也并没有亏待我们任何人,试问自己有什么理由选择迷失自我、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呢?

青春,不是一个阶段,而是一种状态,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永远“18岁”,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在年轻时奋斗过、拼搏过,我们才能在回忆似水年华时,自信地说青春无悔。要学会用成长型思维看待曾经的失败,不要在失误里踟蹰不前,要在挫折中总结经验,不断进步,在自我修正中成为最好的自己。

不要因为高考一点点的不如意就让我们对命运产生怀疑。求知求学,本就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迎接挑战,艰苦跋涉的历程。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每个人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梦想的道路也并不是一片坦途,行进中难免会遇到荆棘坎坷。但要相信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努力去探索,你总能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这就要求大家从心出发,把人生的主导权还给自己。

第二,细节决定成败,要相信功不唐捐。

曾国藩说:天下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有些同学,总担心自己不够完美,幻想着等一切都万事俱备,才开始行动。然而却总是忧心忡忡,不知从何开始改变。

其实这样不过是把事情想复杂了。所有的怠惰,都源于复杂的想法。所有的事业,都起于细小的枝节。

要知道,无论多么轰轰烈烈的事业,也都是由具体的细节构成的,无论多么了不起的人物,他每天所做的事儿,也不过是像鸡毛蒜皮一样的小事。就像同学们每天多学一个专业名词,多记一个英语单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无益大局的琐碎改善,渐渐让你与昔日的自己划出了一条令人欣慰的鸿沟。

这些琐碎的小事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一件小事儿做出来,都让你变得比以前更好、更优秀。

大家都学过微积分,在一个连续函数中,数值的变化与导数息息相关,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随时间而变的曲线,那么那个关键的导数就是细节之中的变化。通过细节中一点一滴的努力,方能汇聚形成一条奔向成功大海的溪流。

人生的路上,所遇到的任一环境永远都是错乱杂陈的,永远都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真正阻碍我们进步的,并不是环境因素,永远都是自己那颗跌宕起伏的心。

活在当下,从手边的小事做起,积累起来,就是诗和远方。

   第三,要加强体育锻炼,为未来储备体能。

完全的人格,首在体育。体育运动的真谛,是通过顽强拼搏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和超越,希望大家既要学习科学文化,也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健全身心,从而时刻保持健康、阳光向上的状态。

当前疫情仍未结束,大家更要多运动,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好防疫工作。用健康的体魄让大学生涯更加充满青春活力和蓬勃朝气。

   同学们,生命不息,探索不止。虽然通往未知世界的道路,荆棘遍地,但只要敢尝试、敢突破,就定会在努力过后发现美丽的风景,享受获得真知的快乐。

最后,再次衷心地祝福老师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安康,祝同学们,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学习进步、学有所成,祝福我们全体师生,新的一年里牛气冲天、牛劲十足、扭转乾坤!谢谢大家!


相关评论
发表
暂无相关评论...
{{item.userName}} {{item.dateDescription}}
{{item.likeCount}} 回复
{{item.content}}
{{child.userName}}@{{child.atUserName}} {{child.content}}
{{child.dateDescription}}
{{child.likeCount}}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