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冬季,天地间阳气渐收,阴气渐盛,人体的新陈代谢也随之减缓,养生重点在于敛阴护阳、养精蓄锐。
饮食上,温热食物为冬季养生佳品。羊肉性温热,可补气养血、温中暖肾,抵御严寒;桂圆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恰似冬日暖阳;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是冬季滋补的“常客”。但冬季饮食也需平衡,在食用温热食物的同时,搭配萝卜、白菜等蔬菜,萝卜可消食化滞、降气化痰,白菜能养胃生津、滋阴润燥,一温一凉,相得益彰。黑色食物如黑豆、黑芝麻、黑米等,入肾经,此时食用可助肾藏精纳气,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
起居遵循“早睡晚起”原则。早睡可让人体阳气得以潜藏,晚起则使阴气得以滋养。夜间阴气盛,过早起床易受寒冷侵袭,损伤阳气;过晚入睡则耗伤阴气,不利养生。同时,冬季保暖至关重要,头部、颈部、背部和脚部尤需呵护。头部阳气汇聚,寒邪易侵,出门宜戴帽;颈部经络众多,保暖可防颈椎病;背部为阳中之阳,着厚衣护背可固阳气;脚部穴位丰富且离心脏远,血液循环相对缓慢,保暖不善易致寒邪入体,睡前泡脚、穿着厚袜保暖鞋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运动方面,冬季不宜大汗淋漓,宜选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轻柔缓和的运动方式。适度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寒能力与免疫力。清晨与夜晚气温低,此时运动易受寒邪,而上午9点至11点、下午3点至5点阳光充足,气温相对较高,是冬季运动的黄金时段。运动前充分热身,活动关节、拉伸肌肉,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更换干爽衣物,避免寒邪乘虚而入。
情志调养也不容忽视。冬季日照短,人体生物钟受影响,易出现情绪波动,如抑郁、焦虑等。此时应多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改善情绪、增强免疫力。保持平和心态,避免情绪大起大落,通过听音乐、阅读、与亲友交流等活动,舒缓情绪、放松身心,让内心宁静祥和。
冬季养生是一场与自然的和谐对话,是对身体和心灵的精心呵护。把握养藏时机,遵循养生之道,让生命在冬季的休养生息中积蓄力量,待来春,方能生机勃勃,焕发无限活力。
图/文:张红梅 审核:孙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