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科研 详情
中医基础教研室成功举办《方剂学》翻转课堂设计研讨会
来源:本站 {{likeCount}} {{commentCount}} 评论 4/17/2025 4:22:49 PM

为深化《方剂学》课程改革,推动传统教学模式与数字化教育的深度融合,中医基础教研室于4月16日下午在5209召开“方剂学翻转课堂设计研讨会”。会议由中医系副主任娄立娟、教研室主任刘会丽共同主持,张可敬老师作主题发言,全体方剂学课程组教师及部分教学骨干参与讨论,共同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设计:从“被动学”到“主动教”

研讨会上,张可敬老师详细介绍了其设计的《方剂学》翻转课堂实施方案。她指出,翻转课堂的核心在于“以任务驱动学习”,通过科学分组与角色分工,确保每位学生深度参与。“翻转课堂的关键,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具体的角色’和‘可执行的任务’。”例如学生需自主查阅古籍,从临床角度提出学习目标,教师则退居幕后进行点评与补充,“这种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术表达能力,更能培养中医辨证思维。”

二、聚焦问题:从方剂设计到媒体选择

针对张老师的设计方案,与会教师展开了热烈讨论。娄主任充分肯定了课堂改革的创新性、实用性,同时与几位老教师交换了一下方剂选取的意见,结合方剂在临床的应用度,建议对“20首方剂中的部分方剂(如猪苓汤、地黄饮子)改为更贴近教学重点的类方(如补中益气汤、归脾汤),以增强学生辨证选方的实战能力。” 教学过程中结合执业助理医师《方剂学》考试大纲与临床热点动态调整教学内容。

此外,数字化教学工具的选择成为讨论焦点。“微助教”,操作更简便、数据统计更直观,但使用对设备要求很高。“雨课堂”的实时互动功能更适配翻转课堂的线上讨论需求。最终,教研室决定继续讨论:将结合两种平台优势,在课前资源推送、课中互动、课后反馈等环节分层应用,打造立体化学习动态。

三、科学评价:构建多元化考核体系

如何科学评估翻转课堂的成效?与会教师围绕学生的成绩评判标准展开深入探讨。对此,娄主任补充:“终结性考核应增加案例分析题比重,重点考察学生辨证选方与类方鉴别的能力,避免传统考试‘重记忆、轻应用’的弊端。”

四、未来方向:教师角色转型与课程思政融合

会议尾声,张老师进一步阐释翻转课堂的深层目标:“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通过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方剂学知识网络。”她以中医大家李可“破格救心汤”为例,强调课程需融入中医文化传承与创新案例,激发学生的职业使命感。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教学改革的碰撞,更是中医教育现代化的一次积极探索。以翻转课堂为支点,中医基础教研室正推动《方剂学》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型,为培养融理论功底与临床思维于一体的中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方剂学》翻转课堂设计研讨会.jpg

《方剂学》翻转课堂设计研讨会2.jpg




文/江成杰  图/刘雅倩  一审/娄立娟  二审/崔晓星

相关评论
发表
暂无相关评论...
{{item.userName}} {{item.dateDescription}}
{{item.likeCount}} 回复
{{item.content}}
{{child.userName}}@{{child.atUserName}} {{child.content}}
{{child.dateDescription}}
{{child.likeCount}} 回复